当前位置: 主页 > 数码 > 详情
人民来论:对年轻人返乡多些支持与期待

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2022-05-24 18:08:57

清蒸、下烹、摊晾,“95后”小伙柯进在大学毕业后回乡传承古法酿酒技术,不仅做好了自家祖传的“柯家酒”,还借“网红”模式带动乡村旅游;一条“玉米芯上种平菇”的短视频爆红网络,源于“90后”视频创作者王静对输出优质内容的始终坚持,回乡9年的她带领数百户农户增收;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90后”姑娘何孝霞毕业后承包300亩地种植欧洲月季,经多年发展形成产业化运作模式,并带动村民发展当地花卉行业……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移动网络关注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家乡,见证着他们在乡土中扎根成长,也让家乡焕发新的发展活力。

如今提及农村、大山,仍有部分人为其打下条件艰苦、难求发展的标签,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引发积极关注的同时也时常伴随质疑声音:去“小地方”发展会比在大城市好吗?做这么“接地气”的工作是不是“不务正业”“大材小用”?通常来说,这类声音往往将年轻人返乡后的多彩故事划归成一时热情或冲动,并未深入探知过他们决心“回归”的心路历程,也不了解其扎根乡村谋发展的底气在哪里。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有的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振兴家乡而背起行囊;有的是在求学过程中发掘出家乡发展的时代机遇;有的则是在历经社会磨练后逐渐笃定心之所向……其实,无论是“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还是坚持在外打拼,都是各自人生道路的思考选择。如果仅凭陈旧观念去为当代年轻人“划定赛道”,恐怕已经跟不上他们敢想敢为的步伐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地方发展本就离不开人才汇聚,只有更多“年轻一辈”乐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积极引领家乡“老一辈”寻求发展机遇,双方才能共同在时代大潮下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是,当地虽然有优质特色产业、发展实力与潜力巨大,但营销思路保守、缺乏创新发展方向,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面对“有劲儿使不出”的发展症结,其实就可以积极寻求返乡年轻人的“后生力量”。比如回乡传承“柯家酒”的柯进,不仅把家乡产业发展的“根脉”扎牢,还敏锐感知到当下零食市场发展趋势,将当地食品特色聚焦到“自然”与“童年”,深深触动了寻觅儿时滋味的消费者群体,顺利带领乡亲们寻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沃土”。这样成功的案例说明,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更能带着新鲜目光和视角去审视分析当地的长处与短板,或是立足当地特色、进一步发挥好“天然优势”,或是提高站位、捕捉当地发展潜能和广阔市场需求,将产业引入当地、为地方创新发展路径。这个角度上讲,年轻人既能成为家乡情怀的“代言人”,也能作为时代潮流的“解码人”。

“返乡”热潮中,一群年轻人愿意带着回忆和感情在家乡求发展,值得我们予以更多信任和期许。与此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到,扎根创业、发展产业必然面临资金、技术等大小困难,地方发展要迎来“飞跃”,不能只鼓励期盼青年人才“用爱发电”,这就要求地方密切关注青年人才回乡发展的切实意愿和诉求。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着眼细处,为青年人才返乡拓宽渠道、疏通关卡,以积极行动珍视其返乡积极性;另一方面,地方更要努力推出切实可行的鼓励及保障政策,在年轻人遭遇就业创业困难时“拉一把”“扶一把”,令更多人才真切看到地方发展的广阔空间和人情温度,让一方水土一方人更有凝聚力。

如今,对于柯进、何孝霞们来说,无论这条打拼的路看起来“高大上”还是“接地气”,这种脚踏实地的勇敢与坚持都值得大众关注、尊重并鼓励,也更需要各地予以充足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