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但烹调用油很有讲究,量过多、选不对、用错了,反会对健康有损耗。究竟该如何科学用油呢?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3类油,每天多吃一点,风险更高一分
(相关资料图)
只要是质量合格的油都可以安心食用,但以下3类油真的不建议吃:
1
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
很多人以为不管食用油开封了多久,只要没过保质期都能吃。其实是不对的。
食用油开封太久,即便没有过保质期,也会增加油脂感染霉菌的风险;而且一旦没有做好密封处理,油脂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而进食含有微生物超标、黄曲霉毒素以及部分氧化产物的食用油,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
因此,劝大家尽量少食用开封超过3个月的食用油,平时尽量购买小瓶装的油。
2
反复煎炸的油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炸完食物后的油,会继续炸东西、炒菜等。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另外,食用油反复使用,还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不仅容易发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风险。
3
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不少家庭喜欢吃自榨油,认为它的口感更加浓厚,味道也更香。但实际上,有些自榨油存在安全隐患。
早前有多个粮油店被查出自榨油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一方面是因为用的原材料可能有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环境很差,机器也比较脏,而且还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02
不同的油类,营养、用法各有差异
健康吃油还要做到“多样化”,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更换。
1
高油酸型:橄榄油、茶籽油
它们属于一等级食用油。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能帮助降低坏胆固醇水平,保护血管;
橄榄油中还含有橄榄多酚、角鲨烯等多种抗氧化物,能保护心血管健康;茶籽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营养成分跟橄榄油差不多,但性价比更高。
【健康吃法】
①初榨的橄榄油最好用于炖汤或凉拌,普通的橄榄油可用于炖菜、炒菜。
②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质量更好。
2
均衡型食用油: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
它们算是二等级的食用油。各种脂肪酸占比平衡,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稍高。
①花生油,特别是初榨的花生油,能更大程度保留花生中的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健康吃法】适合日常炒菜用,尽量还是避免高温油煎和油炸。
②米糠油富含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特别是含有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能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控制血压。
【健康吃法】耐热性很好,炒菜、炖菜都可以。
③芝麻油中含有植物固醇、芝麻酚以及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辅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吃法】适合用于凉拌、蘸料。
3
高亚油酸型: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
这些属于高亚油酸型。主要是ω-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同时含有维生素E和植物固醇以及磷脂等,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利于心血管健康。
①大豆油含有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还有α-亚麻酸,能帮助调节血压。
【健康吃法】热稳定性较差,最好只用来低温烹调,如做面点、拌馅。
②鲜榨的葵花籽油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可以预防夜盲症、防止皮肤干燥;另外,其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可以减缓油脂的氧化。
【健康吃法】蒸煮和一般炒菜,控制油温,避免爆炒、煎炸。
③玉米油中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维生素E的含量更是高于普通植物油,有抗氧化作用。
【健康吃法】炖煮为主,快炒需要控制油温,避免过多油烟。
此外,像椰子油、黄油、猪油等饱和型油,虽然耐热性好,适合煎炸,但不可食用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03
食用油储存需注意
健康用油,不仅得控制好每天不超过25毫升的用量;还得减少食用油在无形之中的酸败氧化,具体方法为:
1
定期清洗油壶
至少保证一个月清洗一次。而且每次加油的时候别加太多,油壶中存油的量应当是一周左右能吃完的量。
清洗方法也很简单,先将淘米水装入油壶中,盖上盖子使劲摇,这时候大多数油垢已经松动。
将淘米水倒掉后,再放入鸡蛋壳和白醋使劲摇晃,经过这样两次去油的步骤,油壶里面的油垢便彻底松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小苏打和面粉也有去油污的功效,可以代替淘米水。清洗后的容器一定要晾干后再倒入新油,油壶也得适时更换。
2
选好油壶的材质
为了防止氧化,推荐用结构相对比较稳定的深色玻璃或者陶瓷器皿。最好不要用金属油壶来盛油,因为金属离子会加速油脂的氧化酸败。
3
储存方式要正确
将油桶、油壶的盖子盖紧,避免里面的油和外面的空气接触;同时要放置在远离灶台、阳光的地方。
在大桶食用油打开后,可以往里面添加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不仅能增加油脂中的营养物质,还能减少醛酮等有害物质产生。
来源:CCTV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