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4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一年半,全市12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打造了翔安区大帽山、大宅、澳头,海沧区贞庵、赤土,同安区沟墘、三秀山等一批治理成效显著的示范村庄。
翔安区澳头社区污水治理后,当地怀远湖水质大提升,秀美风光带动了民宿、文旅等业态发展。(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供图)
去年5月,厦门市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小、散、乱、污”企业排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灌溉用水、沟渠水塘等水体的系统治理工作。一年半以来,各区、各部门围绕“改善农村水环境”这一目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
本次提升治理后,曾经困扰农民的各类排污口、黑臭水体等流域环境质量问题得到全面彻底根治,为流域水质改善奠定良好基础,2022年1-9月全市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85.5%,与2020年相比上升13.8个百分点,部分河湖水质由Ⅴ类提升达到Ⅲ类水标准。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介绍,翔安区澳头社区受益于怀远湖水体水质的改善,当地民宿、农家乐快速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大宅社区将污水处理站尾水就近用于浇灌火龙果园,既处理了农村生活污水,又发展了生态农业,环境效益明显。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分类收集管网,以及智能化管理平台等的大量建设和应用,大大改善了厦门市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的发展。
这是同安区汀溪镇庙下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设备均建在地下。(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供图)
翔安区新圩镇大帽山社区头污水处理站,尾水经过人工湿地可进一步净化。(厦门市市政园林局供图)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艳艳介绍,厦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梯次推进原则,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量等因素,并结合厦门市实际情况,形成四种治理模式。一是截污纳管治理模式,对于距离市政管网较近的村庄,将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转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二是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治理模式,对于无法纳入市政管网的村庄,建设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三是三格化粪池治理模式,偏远山区村庄房屋分散且人口较少,污水通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还田还林。四是城中村清单化管理模式,对于房屋密集,外来人口众多的城中村,采用重构雨水系统的方式,尽可能分离出雨水,并采用清单化管理。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表示,将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