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视频加载中...来源:杨慧,童雨,廖正根. 姜黄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微纳米粒传递系统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11):3696-370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易复发性和使人衰弱的、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炎症性疾病,其发病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氨基水杨酸盐、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然而,长期摄入这些药物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失衡和骨质疏松症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廖正根教授等对近年来姜黄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及其微纳米传递系统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行归纳。
姜黄素主要通过抑制NF-κB、AP-1、TLR和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对于UC细胞因子谱的变化,姜黄素可抑制树突状细胞表达促炎因子、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抑制TNF-α、IL-6和IL-12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对于过度氧化应激,姜黄素可以有效清除过量的一氧化氮,防止中性粒细胞募集,从而降低MPO活性;UC的特点之一是肠道菌群失调,姜黄素还可以从整体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维持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的数量,减少细菌移位,从而达到抗UC的作用。
大量体内外实验研究均表明姜黄素在UC治疗中的有效性,但由于其溶解性差,结肠部位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应用。对此,研究者可通过将姜黄素封装到纳米、微粒系统中改善其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药效作用。虽然姜黄素微纳米制剂在治疗UC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对照临床试验,这些姜黄素制剂的实验研究大多是在临床前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上进行的,并没有在临床中开展研究,由于UC病理生理学的复杂性,动物模型远不能模拟人类的疾病,比如小鼠和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pH值、细胞中受体、黏液通过时间、黏液生长速度和厚度也有所不同,未来还需要开发出模拟人类肠道疾病的精确动物模型,如开发人源化小鼠模型或大型哺乳动物模型。
姜黄素的化学结构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